脑梗死,又称缺血性脑卒中,是因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、缺氧而坏死的一种严重疾病,占所有脑卒中的70%以上。这一疾病发病急骤,若不及时救治,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何栋源主任,作为神经内科领域的首席专家,凭借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,为我们详细解析脑梗死的成因、症状、诊断、治疗及预防方法。
一、脑梗死的成因与分类
脑梗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,包括不可控因素如年龄(55岁以上风险增加)、性别(男性风险略高)、家族遗传史,以及可控因素如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吸烟酗酒、房颤等。根据病因不同,脑梗死可分为脑血栓形成、脑栓塞和腔隙性梗死三种类型。
脑血栓形成:血管内斑块破裂形成血栓,阻塞血管,常见于中老年人。
脑栓塞:心脏或大血管中的血块脱落,随血流阻塞脑部血管,多见于房颤患者。
腔隙性梗死:小血管阻塞导致脑深部小区域坏死,常由高血压或糖尿病引起。
二、脑梗死的症状与诊断
脑梗死的症状多样,与堵塞部位密切相关,常见表现包括手脚无力或瘫痪、说话不清、麻木或刺痛、视力问题、头晕或站不稳等。一旦出现这些症状,应立即就医,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
诊断脑梗死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:
影像学检查:CT扫描可快速排除脑出血,发病24-48小时后可见低密度梗死区域;MRI(弥散加权成像)更敏感,能早期发现梗死范围;血管超声可检查颈动脉是否有斑块或狭窄。
实验室检查:检查血糖、血脂、凝血功能,帮助判断病因。
心电图和心脏超声:检查是否有房颤等心脏问题。
三、脑梗死的治疗:黄金时间与综合疗法
脑梗死的治疗关键在于“黄金救治时间”,即发病后3-4.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,可大大降低残疾风险。部分患者通过介入治疗,时间窗可延长至24小时。
急性期治疗:
溶栓治疗:使用溶栓药物(如rt-PA)恢复血流。
取栓治疗:针对大血管闭塞,6-24小时内行血栓取栓手术。
抗血小板药物:如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,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。
抗凝治疗:如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,适用于房颤患者。
神经保护剂:如依达拉奉,减轻脑损伤。
康复期治疗:
物理治疗:通过运动训练恢复手脚功能。
语言和认知训练:针对说话不清或记忆力下降进行训练。
中医辅助:针灸、推拿改善血液循环,缓解肌肉僵硬。
何栋源主任强调,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始(发病后1周内),但需避免过度运动,以防肌肉损伤。
四、脑梗死的预防:一级与二级预防并重
一级预防(针对未患病者):
控制血压(<140/90 mmHg)、血糖(空腹<7.0 mmol/L)、血脂(LDL<2.6 mmol/L)。
戒烟限酒,保持正常体重(BMI<24)。
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。
二级预防(针对已患病者):
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,降低复发风险。
房颤患者需规律服用抗凝药物。
何栋源主任提醒,脑梗死虽可怕,但通过控制危险因素、规范治疗和科学康复,患者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。如果您或家人出现疑似症状,请立即就医,争取最佳救治时机。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将为您提供最专业的治疗和最贴心的关怀。